利未記1章10-13節
《利未記》記載五種祭:燔祭、素祭、平安祭、贖罪祭和贖愆祭。這是神在西奈山吩咐摩西,讓以色列人藉此遠離罪惡,更親近神。燔祭、素祭和部分平安祭被歸為「馨香的火祭」,而贖罪祭和贖愆祭屬於「贖罪祭」。
這段經文延續燔祭的條例,從牛轉至羊或山羊,顯示神讓不同階層的人都有獻祭的機會。無論富或貧,神看重的不是祭物的價值,而是奉獻者的心是否完全、純淨、順服。
「沒有殘疾的公羊」象徵獻給神的是最好的,不能帶著缺陷或妥協。「切成塊子」、「洗淨內臟與腿」,表明敬拜不是表面形式,內在深處也要潔淨。整隻燔燒在壇上,意指完全獻上、不為自己保留──這是燔祭與平安祭、贖罪祭最大的不同。
這提醒信仰生活不是部分委身,而是全人奉獻:心思、行為、時間、資源都屬於神。當我們以誠實清潔的心獻上自己,生命就成為「馨香的火祭」,蒙神悅納。
反思:真正的敬拜,不只是唱詩禱告,更是不斷獻上自己。我是否將信仰當作交換的儀式,只給出方便的部分?我是否願意像燔祭,讓神焚燒生命中的驕傲、私慾與冷漠,成為潔淨的器皿?
禱告:主啊,祢是聖潔的神,配得最完全的奉獻。求祢潔淨我內在的污穢,使我生命如同燔祭,被祢的火煉淨,發出馨香之氣。教導我,讓我的思想、行為與心志都歸於祢。願我每日在生活中向祢獻上敬拜,成為祢所悅納的祭。奉主的名,阿們。